5月1日中午12时20分
中化集团鲁西化工双氧水生产区
发生爆炸着火事故
共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1人失联
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发布事故警示,公布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为:双氧水装置工作液配置釜用于回收工作液时,吸入大量70%浓度双氧水,釜内可能存在杂质造成双氧水剧烈分解,引发配置釜超压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并波及相邻企业辛醇储罐及部分管线泄漏燃烧。
对此爆炸事故,鲁西化工表示: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尚在统计中,公司已向承保财产一切险等险种的保险公司申报理赔。公司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力救治伤员,进一步加强公司生产安全环保管理,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双氧水属于爆炸性强氧化剂
本身不自燃但会和可燃物发生反应
并释放大量氧气和热量引起爆炸
既然双氧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那么在生产、存储、运输等过程中
如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呢?
生产工艺注意事项:
确保氢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工作液的酸碱度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过程中,工作液的加氢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氢化液的氧化反应以及双氧水的萃取又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如果氧化液呈碱性,双氧水会发生分解而酿成事故。因此,在氢化工序、氧化工序和萃取工序等设置了分析点,随时监测工作液的酸碱度是很重要的。
改进碱处理工艺
当碱处理工序不正常时,气体就会带出塔中的一部分碱液,如果在分离器中没有得到很好分离,可使工作液中的碱度超过正常指示的数百倍。如某厂碱塔操作不正常,致使进人氧化铝再生器工作液的碱度高达3.9g/ml工作液中的碱经过氢化、氧化工序进人萃取塔,塔中双氧水遇碱后剧烈分解,塔头爆炸引起着火。
严格控制氧化尾气中的氧含量
氧化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燃气体,当双氧水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分解时,导致混合尾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15%,易形成爆炸性的气体混混合物。因此严格控制尾气中的可燃气体和氧气量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般生产中采用氧化尾气用氮气稀释,使其氧含量控制在10%以下,以确保生产安全。
双氧水储存要求
1)包装和贮运双氧水应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且其上盖应设有防尘的排气口,以安全释放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爆炸的产生。
2)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且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在贮运容器上涂刷GB190中规定的“腐蚀性物品标志”,以及GB191中规定的“向上标志”。
3)按氧化剂的运输规则,组织运输,防止剧烈振摇。
4)双氧水应存贮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在贮运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或受热。
5)严禁与碱、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易燃品、还原剂等物品混存混运。
6)请勿直接用手接触双氧水,操作时应配戴塑胶手套,当双氧水沾染人体或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3%的KMnO4溶液冲洗。
7)若包装破裂渗漏或当外溢的双氧水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将其冲洗掉。
8)接触或贮存双氧水的设备和容器,应有足够大的排气口,以防设备憋压造成超压爆破而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9)双氧水生产所使用的设备、管道、管件等材料的材质要符合有关标准,并要清洗钝化合格,以防重金属离子进入双氧水中引起分解。
10)杜绝因某种原因(如阀门内漏、操作失误)造成双氧水或含有双氧水的物料与其他可引起双氧水分解的物质混合,必要时断开连接的管路。
11)双氧水不能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或接触可燃物时,要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稀释。
12)容器应加盖并保持排气,以保持容器内H2O2的纯度,防止污染。
13)本品用聚乙烯桶包装,包装容器的盖上有小排气孔。
安全始于细节,细节决定安全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我们要从细节入手
不放过任何一丝安全隐患
拒绝一切安全违章作业
开展各类隐患排查
坚决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